深化作风建设绘就“十五五”发展蓝图
为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党建思想引领,系统谋划学院“十五五”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路径,8月22日至24日,信息管理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暨学院发展研讨班在红安党校顺利举行。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
8月22日晚,全体教职工在红安党校一楼报告厅参加专题学习。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副主任汪东应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大别山革命史及其启示”为题授课,从历史与现实双维度解读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励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争先奋进。

8月23日上午,教师党员赴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开展实践教育,以“万众一心,紧跟党走”为主题接受红色洗礼。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默哀献花、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馆,并沉浸式观看红色实景宣讲《我和我的红安》,深刻感悟“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
聚焦学科建设、谋定发展方向
8月23日下午,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在红安党校一楼报告厅召开。院党委书记王雨露主持会议。

院长曹高辉以《质量导向、重点突破、交叉融合,信息管理学院“十五五”学科建设思考》作专题报告,系统梳理学院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学科专业、人力资源及科研项目现状,指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短板。明确未来将以“提升专业竞争力、学术影响力、人才吸引力”为导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形式、资源获投机制”实现重点突破,优化发展路径。

副院长易明聚焦本科人才培养,总结近五年学院在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一流本科课程、产教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成果,提出需从课程体系升级、实践体系贯通、分类分层培养、产教融合提质、教学投入强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适配新发展需求。

副院长翟姗姗以《多维赋能、系统推进,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思考》汇报工作,回顾研究生学科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在外部专业认同、内部管理治理及培养目标、过程、成效、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明确要锚定国家战略,推进学术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发展,深化课程、方法与评价机制创新,系统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优化。

凝聚发展共识、擘画奋进蓝图
8月24日上午,学院发展战略务虚会在红安党校一楼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丹,本科生院副院长卢新元,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孙传明出席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王雨露主持。

会上,12位教师代表围绕人才培养、教师发展、教学工作、学院影响力等议题建言献策。
卢新元提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需做到“了解政策、知己知彼、提前布局、重点突破”;并聚焦课程资源、教学教材、教学成果、教学竞赛及教学规范的“4+1”核心要素协同发力。

孙传明表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上联系紧密,未来将在数字人文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双方特色,深化交叉合作。

吴丹表示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学院“十五五”期间需推动研究生两个一级学科协同互补,动态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对接市场需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组建高效团队,形成发展合力。

夏立新高度肯定学院“十五五”规划思路,认为此举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他深入剖析世界格局变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对传统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创新路径的挑战;着重指出学科发展必须推进创新引领、深化改革突破;系统阐释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传承与创新、引才与育才、筹资与分配、个人与平台、贯通与分类、导师与学生、学院与学校、规划与落实的“十大关系”。他强调,学院需紧跟时代步伐、巩固团结局面、优化制度体系,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不懈奋斗。

红安精神砺初心,奋进实干启新程。全体教职工将以此次专题培训暨发展研讨班为契机,深化作风建设、凝聚发展共识,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谋新篇”魄力推进学科建设,为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学院答卷”、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审读人:王雨露)